首页朋友圈张静: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

张静: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

时间2025-04-05 19:58:11发布吕方分类朋友圈点评0热度28

目前,电站发电量均正常,每100千瓦发电量13万千瓦时左右,年收益10-13万元。

王自军介绍,光伏扶贫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以其收益稳定、精准到户的特点,得到社会积极响应和贫困户的高度认可。2017年,河南省电力公司制定了光伏扶贫专项工作方案,开辟了扶贫光伏报装绿色通道,做到三减两全,减环节、减资料、减时长,专属客户经理全业务、全过程,一办到底。

张静: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

2016年以来,共为光伏扶贫电站结算上网电费28.8亿元,为贫困户转付补贴7.1亿元。我们坚持念好快、准、稳三字经,为扶贫光伏电站从建设到运行提供了全过程的服务,为光伏扶贫电站最大限度发挥经济社会效益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突出一个快字,建立手续最简、资料最少、速度最快的并网机制。目前月发电量超2亿千瓦时、电费收益9000余万元、扶贫补贴近3000万元。河南省自2016年启动光伏扶贫工作以来,已建成并网光伏扶贫项目20005个、268万千瓦,惠及贫困户40余万户,规模居全国之首。

一年来,已协助处理电站异常问题1290个,为扶贫电站增效800多万元一年来,已协助处理电站异常问题1290个,为扶贫电站增效800多万元。因此,本文从蓄冷蓄热材料发展现状出发,论述不同的蓄冷蓄热材料的特点;之后,总结分布式能源系统与蓄冷蓄热技术耦合应用现状,分析不同蓄冷蓄热技术的应用效果,确定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蓄冷蓄热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分布式能源系统高效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3)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的蓄冷技术主要为水蓄冷和冰蓄冷技术。程杉等将冰蓄冷技术与风光分布式能源耦合应用系统进行建模计算,如图5和图6所示,确定了系统电量和冷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系统调度成本进一步减少。从表中可以看出,热化学材料蓄热密度高于显热材料和潜热材料,但是,目前技术成熟度不足,多数材料均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离大规模应用尚有较大距离。周宇昊等建立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试验平台,采用硝酸盐相变材料回收烟气高温热量,采用十二水硫酸铝钾回收中低温蒸汽热量,并验证了系统在3 h后仍能满足系统供热要求。

赵静等研究了低谷电水蓄热技术对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性能影响,发现低谷电水蓄热技术不仅可以满足热负荷需求,如图7所示,还可以增加系统运行时间,提高系统经济效益及能源利用效率。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的蓄冷蓄热技术主要为水蓄冷、冰蓄冷、水蓄热、熔盐蓄热、相变蓄热、热化学蓄热技术,其中水蓄冷、冰蓄冷、水蓄热和熔盐蓄热技术耦合应用较为成熟,相变蓄热耦合应用处于示范应用阶段,热化学蓄热耦合应用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张静: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

其中,水和冰蓄能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商业应用,熔盐多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领域,耐火砖也在电蓄热供暖领域得到了发展。Blarke等建立余热水蓄热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系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1.1显热材料显热蓄冷蓄热材料是在相态不改变情况下,利用自身比热容和温度升降实现热量和冷量的蓄积或释放。目前蓄冷蓄热技术应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相关的工作多为个例,缺少系统性整理和论述。

其中,中低温材料主要包括以水蒸气、氨气为吸收剂或吸附剂的LiBr、LiCl、CaCl2、硅胶、沸石等材料,高温热化学材料包括金属氢化物、有机物、氧化还原物、氢氧化物、氨和碳酸盐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可应用于蓄冷的潜热材料主要有共晶盐水溶液、冰、气体水合物、水合盐、石蜡、脂肪酸等材料。液态材料主要有水、导热油、熔盐等,固态材料主要有岩石、混凝土、陶瓷、耐火砖等,相关技术特点见表1。蓄热技术与风、光、地热、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系统耦合应用主要处于试验和示范应用阶段,对于缓解弃风弃电、提高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

Wu等验证分布式能源系统与余热水蓄热技术耦合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典型热化学材料技术特点见表3。

张静: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

(2)水、熔盐、耐火砖、冰、石蜡、水合盐较为适宜的商业应用蓄冷蓄热材料。其中,共晶盐水溶液、冰、水合盐、石蜡等来料已实现商业应用,但是共晶盐水溶液和水合盐有较强的腐蚀性。

本文从蓄冷蓄热材料发展现状出发,论述不同蓄冷蓄热材料的特点;然后总结分布式能源系统与蓄冷蓄热技术耦合应用现状,分析不同蓄冷蓄热技术的应用效果,确定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蓄冷蓄热技术的发展趋势。上海申通能源申能能源中心大楼采用低谷电冰蓄冷技术与分布式能源耦合系统,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发电成本低于市电,冰蓄冷技术每天可节约电费0.17万元。熔盐主要包括硝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氟化物。张宏韬等研究发现,利用硝酸熔盐作为蓄热介质可以明显提升热发电系统发电效率,改善材料热稳定性。摘 要: 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设计容量偏大、运行效率降低、耦合可再生能源系统安全性差等问题。Montes等对比分析了蒸气、导热油、熔盐为太阳能光热电站传热介质,发现与蒸气、导热油相比,采用solar salt熔盐作为传热介质,在进出口温度为525 ℃/234 ℃时可以提高约4%的系统㶲效率。

图2 蓄冷技术与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方式常丽等设计了一种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与余热蓄冰耦合应用系统,并在广州地区商业建筑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余热蓄冰技术可满足23%的供冷量,运行成本日节省815.67万,投资回收期为5.09年。图7 供热量逐时变化水蓄热与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系统的耦合应用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

显热材料在技术成熟度、经济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但是蓄能密度最低。图12 相变材料蓄热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系统2.2.3相变蓄热技术热化学蓄热技术的耦合应用还处于实验室研究初期,特别是与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研究较少。

李正茂等也将低谷电水蓄冷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于数据中心,得到类似的结论。水蓄冷技术不仅可以使用制冷能效高的常规冷水机组,还可以实现蓄热和蓄冷两种用途,可进一步降低项目的初投资。

1.2潜热材料相变潜热蓄冷蓄热材料是利用相态变化时的潜热进行冷量或热量的储存与释放。在中高温蓄热领域,熔盐和耐火砖分别是较为适宜的液体和固体蓄热材料。蓄冷蓄热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系统的耦合应用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我国也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均提出高度重视分布式能源发展,到2020年分布式天然气发电和分布式光伏装机分别达到1500万千瓦和6000万千瓦。

典型显热材料主要有液体和固体两种状态。冰蓄冷技术以显热和潜热方式蓄冷,具有蓄冷密度高、系统响应快等优点,水蓄冷以显热方式蓄冷,具有制冷效率高、初投资低等优点。

根据工作温度,热化学材料可以分为中低温材料和高温材料。余热蓄冷技术是将分布式能源系统余热进行制冷在满足用户需求时,将余冷进行冷量储存,在余热制冷不足时,利用蓄冷或备用电制冷机进行供冷。

秦渊等也将低谷电冰蓄冷技术应用于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并发现当峰谷电价比达到3∶1时,系统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丹麦是世界上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国家,80%以上的区域供热热源采用热电联产方式,可节约28%的燃料,减少47%的CO2排放。

Zhang等提出一种热化学储热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方式,如图13所示,甲醇经过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通过分解反应生成CO和氢气,之后利用原动机供应冷热电。图8 水蓄热与风光地源热泵耦合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熔盐蓄热技术中,较为常见的是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的硝酸盐蓄热技术,目前全球已有20余座应用于熔盐蓄热的太阳能热电站,装机容量达3899 MW。表1 典型显热材料技术特点 注: ①使用温度为温度范围的80%。引用本文: 王俊,曹建军,张利勇等.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蓄冷蓄热技术应用现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0,09(06):1847-1857.WANG Jun,CAO Jianjun,ZHANG Liyong,et al.Review on application of cold storage and heat storage technology based on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J].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09(06):1847-1857.第一作者:王俊(1980),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清洁发电、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通讯作者:凌浩恕,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

图13 热化学储热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方式3 结论(1)蓄冷蓄热材料可分为显热、潜热和热化学材料。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引入蓄冷蓄热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可实现冷热负荷与电负荷的解耦,通过削峰填谷,既可适应用户侧负荷需求随季节、昼夜和适用时间呈现出的多周期变化规律及随机性,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还可消除引入可再生能源而造成的源侧不稳定波动,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从表可以看出,冰蓄冷技术的作用机理为潜热和显热的复合蓄冷方式,因此使用温度范围较水蓄冷有明显扩大,蓄冷能力与体积蓄冷量也有显著增加,且可提供温度更低的冷量,进而提高系统整体的相应速度,但是冰蓄冷技术需要双工况制冷机,制冷效率相对较低,也会增加项目的初投资。王琅等分析了余热蓄冷装置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运行能耗和经济性的影响,确定蓄冷容量为120 kWh时,系统有最大年生命周期成本节约率。

虽然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迅速,但是在设计和运行中仍存在各种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蓄冷蓄热技术被应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相关研究工作多为个例,缺少系统性整理和论述。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
a href="#top" title="返回顶部" class="ewceo-gotop-com erx-gotop">↑
请先 登录 再评论!
XML地图html地图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